而向下沉淪,則因工業化帶動經濟起飛,臺灣累積過多的外匯,為抑制過多外匯,央行皆採買進美元賣出台幣的外匯管制政策,使得臺灣國內的貨幣供給額,由 74年(1985)的 7千 5百多億元,暴增到 78年(1989)的二兆一百多億元。(二一九 102頁)
而外匯存底,也從 74年(1985)的 250億美元,增加到 734億美元。76年﹙1987﹚蔣經國宣告解除戒嚴的同時,為避免外匯存底累積過多,使國外熱錢利用臺幣升值機會,大量流入臺灣賣匯套利,故要求行政院放寬外匯管制,聽任個人或廠商,自由持有及賣買外匯。
但此倡議卻為立法院利用蔣經國病重機會擴權,認為應送立法院審議而延誤時機。
77年(1988)秋天美國國會通過「綜合貿易法」,要求美國財政部與對美國 有貿易順差,且又操控匯率的國家進行談判,臺灣和南韓,都是被列入談判的國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