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第 9 章 -- 黨黑金時期 (5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94年(2005) 2月 24日,被呂秀蓮形容為「大敵當前」,就在中國審議「反分裂國家法」前夕,陳水扁為營造政黨和解,政局安定假象約見宋楚瑜。在扁宋會中,針對兩岸議題達成 十點共識,其中包括遵守中華民國憲法,以及多次對獨派保證,已不存在的「四不一沒有」,卻又被列入。

對陳水扁不守諾言,努力推動臺灣法理獨立,引來獨派的 不滿。尤其台獨大老辜寬敏,以「實在受不了陳水扁與宋楚瑜『扁宋會』所簽署的十點共同聲明」為題,對外發表。

辜寬敏說:「擔任五年多總統府資政,多次向陳水扁提到『四不一沒有』主張,會嚴重傷害臺灣的生存發展,但這次『扁宋會』陳水扁與宋楚瑜的共同聲明中,就重申了『四不一沒有』,讓人非常失望。」


就在獨派指責同時,不可思議的,陳水扁為卸責竟把責任歸罪李登輝,陳水扁說:「扁宋會是出自前總統李登輝的建議,辜寬敏不予認同,李登輝很生氣。」但這種 推責不但立刻引來台聯黨「無情無義」的指責,辜寬敏更說:「李老先生不但很失望,而且非常憤怒!陳水扁看到大家反彈,就把責任推給老先生。」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就在臺灣人慷慨激昂,美國也參加聲援時, 3月 26日就在百萬人參加「反反分裂法」遊行之際,當時有「獨派大老」之稱,被形容「打死不褪色」的奇美企業董事長許文龍,因不斷在中國投資,像在鎮江投資石 化廠,又在寧波、廣州投資建廠並轉投資,期望在中國設立高科技的奇美電子,這些投資在在需要中國政府點頭,否則光已投資部份,在不勝查稅、威嚇上下游廠商 不准購買奇美產品等,就已損失數十億元,如果再將原已承諾提供給奇美做為電腦必需品 ABS(丙烯青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),在廣州的投資讓予他的競爭對手韓國 LG化學公司,就會讓奇美獨佔世界龍頭的地位泡湯。(三六六)


他突然在《經濟日報》發表「一個中國」的退休感言,文中以「臺灣、大陸同屬一個中國」,否認過去台獨立場,聲稱總統大選是「挺扁不挺獨」,表態支持中國 《反分裂國家法》。

對許文龍臨時變節,被視為摯友的李登輝前總統,則只說了兩句話,就是:「作為一個朋友,我可以了解他的立場。」又說:「中國知道臺灣要舉辦大遊行,才向許文龍施壓。」(三六七)

他的說法隨即被中國國台辦否認。不管如何,對中國「反分裂法」反對熱烈時,雖有一些台商干擾,但無礙於遊行運動的進行。不料,就在示威遊行後不 久,3月28日國民黨無預警的,以副主席江丙坤為主,率領了一個訪問團抵達廣州,向為中華民國的誕生,犧牲奮鬥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獻花致敬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連戰訪中的成功,成為宋楚瑜「有樣學樣」學習的對象, 5月 5日宋楚瑜開始以「搭橋之旅」為名訪中。雖說這次宋楚瑜中國之行,係建立在二次「扁宋會」基礎上,行前先與陳水扁私下達成十點共識。但到中國後,宋楚瑜如 同脫韁之馬,隨興而舞,堅持同意與臺灣主體意識相違背,「憲法一中」與「九二共識」原則。


對於連戰訪中時,曾在機場激烈抗議的台聯黨及本土人士,對宋楚瑜「搭橋之旅」卻毫無反應,台聯秘書長陳建銘說:「台聯將不會到中正機場抗議,宋楚瑜在中國 的言行,一切由陳水扁總統概括承受。」又說:「由於扁宋經歷二度會面又有十點共識,在雙方達成的默契下宋楚瑜訪中,一切後果由總統負責。」(三七二)

事實上,對於宋楚瑜訪中,人仍在國外出訪的陳水扁還透過電視對外說:「有一些信息,希望他能夠直接向中國領導人傳達。」(三七三)

到了馬紹爾,陳水 扁又自我安慰的說:「兩岸對話,過去被每個人認為幾乎不可能的事,如今都已經發生,而且可能比預期更快、更早。」之後又到了吉里巴斯,還特別提到「將邀請 中共主席胡錦濤訪問臺灣」。(三七二)好似宋楚瑜訪中,都在他的掌控下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水扁喜愛逞能,尤其爭取本土派領導。像 92年(2003)7月21 日李登輝提出「二○○八年台獨建國」,馬上被統派人土譏為「台獨瘋子」和「江湖騙子」。但不服輸的陳水扁,馬上在 9月 28日民進黨慶,提出「二○○六年催生臺灣新憲法」的驚人言論。

這種玩弄臺灣意識言語,馬上被人識破,當時的連戰揶揄為「無聊,不值得響應」,而宋楚瑜則 譏笑說:「這是另一種『四不一沒有』,不尊重憲政體制,不尊重主流民意,不重視經濟民生,不認同中華民國。」又說:「講的話從來沒有信用。」


但陳水扁的「新憲法」說法馬上為民進黨更正,否認新憲法等同台獨的變更國名和國號。又說所謂新憲法,主要是討論臺灣要採取五權或三權分立,是採總統制或內 閣制,是要單一國會或加上任務型國大體制等。

但總統發言不由總統府出面澄清,卻由黨來更正,並不為台聯立院黨團接受,何況「新憲法」與「修憲」用字遣辭不 同,言簡易懂,故台聯以「明智決定」稱讚陳水扁,也對外宣佈為迎接這日,他們要在 10月 1日發動制憲聯署, 10月 25日要成立制憲委員會,由李登輝擔任名譽召集人,預計在2004年完成臺灣新憲法。(三七四)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4年(2005)6月衛星有線電視從 88年(1999)發照以來,根據《衛星廣播電視法》六年一換又到換照時候,全台換照 83台, 13台放棄換照,一台未及送審,總計須審照69台。其中含7台二十四小時播放的新聞台,除中天未到期外,其餘七家全須送審。


新聞局早在四月開始,針對換照派人到電視台「考察」,發現新聞和綜合頻道過多,同時部份媒體重播率太高,廣電處長吳水木表示:「無法通過審核的頻道數可能 多達十個。」引起業者譁然,因動輒數億元投資,豈可讓官方說關就關,必會運動許多「高層」勢力,成為廣電改革的障礙。但新聞局長姚文智仍堅持改革,他說 「審查一定會有結果。」


事實上對於臺灣媒體,社會上早有不滿聲音。像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、兒童福利聯盟、以及媒體改造學社都要求新聞局不應「有換即發」,應嚴格把關,當國會都要 求委員減半時品質低落的電子媒體也應減半,重整有線電視新聞頻道秩序正是時候。6月30日《中國時報》採訪他們,並報導: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4年(2005) 7月 16日馬英九與立法院長王金平爭逐國民黨主席,兩人競選下,原本應和諧的君子之爭,馬英九卻出重招,利用電視廣告,以「掃除黑金,國民黨未來才有希望」為 題,暗指王金平就是黑金。並由國民黨內紅衛兵之稱的吳育昇和賴士葆等立委出面,點名王金平涉嫌賄選,曲枉王金平。(三七六  27頁)勝之不武,造成日後兩人無共識,不易結合的心結。


黨主席選舉馬英九雖囊括百分之七二選票,以三十七多萬票對十四多萬票,懸殊比例勝過王金平。值得注意的是,無論過去臺灣籍的王金平為眷村付出多少心力,此 次選舉,外省籍的馬英九毫無作為,仍能以二十八萬票勝過王金平的二萬票,使王金平頻頻喊冤,憤憤不平,若不計入眷村票,王金平其實是勝利的。

而眷村不會投 票給本省籍,族群意識成為關鍵。受辱的王金平選後不但不願擔任國民黨第一副主席,對前來謀和的馬英九提三條件,也以不要亂扣「台獨」帽子為由拒絕,更辭掉 所有黨內公職,使馬英九選前對外發言「馬王共治」的諾言跳票。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馬英九, 39年(1950)英屬九龍出生故名「英九」。其父馬鶴凌,湖南衡山人,畢業於陳立夫舊CC派的中央政治學校。來台後為蔣經國吸收,位居黨政情治要津。(三七八)

61年(1972)擔任北區知青黨部書記長,正值臺灣退出聯合國,外交上的挫 敗引來學生不滿,要求國會全面改選,為此證明資深國代不是「無用老人」,他私下邀請吳延環、楊寶琳等人到台大座談,他說:「你想想看,如果國會全面改選, 老國代都下台了,老總統還可能不下台嗎?」不料這個舉動被其他國代指責,說去接受學生「公審」而被調職。(二四  199頁)

從此擔任台北市黨部副主委及考紀會副主委等要職。有關馬英九的過去,他自承 57年(1968)6月入黨,台大法律系畢業,63年(1974) 2月考取「中山獎學金」赴美就讀紐約大學。求學期間不僅擔任國民黨紐約大學小組長,熱心黨職,積極參與「反共愛國」活動。

65年(1976)轉讀哈佛大學,擔任以關中為主編,反共刊物《波士頓通訊》編輯,以「王昭凌」、「葉武台」、「李南喬」、「波佬」等筆名撰寫批判中共、台獨以及左派份子的文章及專論,總計十餘萬字。中美斷交時,奉命出版《波士頓通訊》增刊,並發動留學生抗議遊行。

台北市議員顏聖冠以一張照片出面指控,67年(1978) 1月 28日臺灣留美學生在波士頓抗議臺灣選舉不公時,當時馬英九手持相機拍攝,使得當時抗議學生,事後都不敢回台。面對指控馬英九以「一張照片能證明什麼呢?」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李宗仁回憶錄說:「蔣先生在中國戰場縱橫數十年,他所憑的武器,不外金錢收買和分化離間的伎倆,若從純軍事觀點,則蔣先生實在不能將將,也不能將兵。」(二四二  254頁)

李敖著《蔣介石評傳》批評國民黨在蔣介石時期為鞏固領導中心,曾積極為蔣介石造神,甚至死後,還由幾位御用教授出面,像師大的江應龍教授就發表「儘管現在是科學時代,儘管現在是民主時代,但是我仍然肯定的說:『蔣總統是神』。」

台大教授葉慶炳也在聯合報發表:「三年前的 4月 5日午夜,蔣公離我們而去。那時刻,台北本來好好的天氣,突然疾雷驟雨,聲勢令人驚悸。平時我讀古人傳記,常常發現當一個偉人溘然長逝,自然界會出現突如 其來的變異。從前我總認為這種神話式的記載,目的無非在渲染偉人的不平凡。

由於崇拜偉人,有人編織了偉人臨終時的神話;也由於崇拜偉人,大家願意相信這種 神話。於是神話變成了歷史。可是自從我親身經歷了蔣公逝世那夜,突發性疾雷驟雨,我不敢再堅持我以前的看法。」

曾任國民黨中宣部代理部長,也是政大教授的任卓宣,也認為造神有利於鞏固領導中心,故對蔣介石的造神運動,他說:「這是好現象!」(二四二  281頁)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無獨有偶,87年(1998)年底又逢台北市長選舉,民進黨以為政績卓 越,得到極高評價的陳水扁,必會繼續當選,在超人氣陳水扁壓力下,許多國民黨員因此畏戰,惟恐選敗失掉政治前程。

國民黨在競選對手難產下,不得不徵召馬英 九,但都遭拒絕,最後不得不「趕鴨子上架」,準備提名胡志強時,對外講過兩百多次不參選的馬英九,卻在黨內初選最後一日,由他父親馬鶴凌出面,代為黨內登 記,他也「情隨事遷」對外發表:「像我們這種燒成灰,都是國民黨的人」表示忠貞。


結果他成為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,在許多人不看好下,出人意料,結果在該年底,包括北高市長、議員以及立法委員,所謂「三合一」選舉中,在王建煊退讓下,「棄王保馬」,意外的以七十一萬多票,得票率百分之五一,勝出陳水扁三萬多票,當選台北市長。 91年(2002) 12月更以七十八萬票懸殊比例,勝出民進黨李應元的四十二萬票。

該次選舉有人形容他,就是「躺著也會當選」,可見當時其魅力。雖然馬英九在台北市擁有聲望,但對整個臺灣而言彷彿外星人,因做為台北市長卻故意抵制國家政策,不但極少出席行政院會。直到 95年(2006)僅出席四次,出席率不到十%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給人印象,都是在長跑、晨泳,一付與世無爭模樣。做為一個須管理三、四百萬人的院轄市長,除非能力很強擁有良好的管理團隊,否則就會怠忽職守。但觀乎他從 87年(1998)底當選台北市長,可說治績平庸且弊案不斷。

許多弊案像 90年(2001)9月 17日納莉颱風過境臺灣北部,造成大半台北市地區淹水,不只整個捷運系統泡在水底,台北捷運停擺幾乎半年。納莉颱風造成台北市的損失可謂空前,人民財產的 損失不可計數外,更造成台北市 26人,台北縣 21人死亡記錄。對於這個事件,馬英九不但配合媒體相互諉過,將之歸罪於「全台被水扁」。

至於造成淹水責任,玉成抽水站無法有效抽水,事後才說當年設計錯誤,樓板厚度無法承受七部同時抽水的馬達震動,每次僅能使用兩部抽水機。同時對施工中的河堤,為何未能事先準備沙包應急。都以「救災第一,以後再檢討」,搪塞人民對他施政的質疑。(三八五)

90年(2001)12月也發生一件媲美陳水扁上台時,濁水溪發生淹死三條人命的事件,台北市忠誠路一棟十一層大樓火警,一對老夫妻站在窗台上求救,原本只是小火災,結果救護車不但姍姍來遲,且派錯雲梯車高度不足,導致老夫妻二人在眾人面前,被大火活活燒死。

92年(2003)香港、中國傳出肺炎簡稱 SARS疫情。臺灣也傳出疫情,  4月 23日台北市和平醫院傳出七名醫護人員及十名疑似感染 SARS病例。為免感染擴大,台北市在 4月 24日無預警的全面封院,造成軒然大波,不但引發社會的恐慌,並使被隔離在醫院內的醫護人員、病患及家屬人人自危,似乎生離死別般,連家屬探望機會都沒 有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像這類與黨產有關的弊案不勝枚舉,但因不為市民關心,容易和稀泥。若要知道真相,則有兩件事,可與陳水扁做市長時比較,做為判斷基礎。一件就是掃黃,其次就是弊案多寡。陳水扁曾因掃黃,得罪業者及公娼,雖然對公娼趕盡殺絕,並不為全體市民認同,但可看出其掃黃決心。

但馬英九則不同, 90年(2001)五月議會就傳出,北市警察取締色情,有向來台賣淫中國女子,收取八至十萬元賄款時。9月 李新議員又爆料「警察養雞」。
10月,因為社會色情泛濫嚴重,在議會質詢下,馬英九坦承北市色情越查越多。結果下令掃黃二周,共查獲 215件賣淫事件,其中中國女子佔 15%。

以這些成果,他強調「執法決心不變,查到它歇業為止」。但說歸說,隔年 10月就被檢舉馬英九團隊,為台北市最大酒店開張護航,這間「福華酒店」,每日營業額不但超過百萬元,旗下小姐二百多人,因卡在「社區參與」條款,不能拿到執照,只能以「試賣」方式經營。

結果,馬英九為之設法,由台北市都發局於次年 2月取消該法, 3月 13日公告,才結束「試賣」正式營業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歷史學者李筱峰在著作《與馬英九論臺灣史》,談到馬英九對「二二八事件」看法,馬英九說:

「『二二八事件』源於當政者失敗,『白色恐怖』則是錯誤地將國際局勢延伸至國內,都是人權的嚴重污點。今天我們不但要以具體行動反省,也要教育下一代永遠記取教訓。同時,我們也應認識到,無論是『二二八事件』或『白色恐怖』性質都不是台獨運動,也不是『反抗外來政權』和『族群衝突』。」


又說: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4年(2005) 8月 21日高雄捷運因管理不善,發生一千七百多名泰國外勞,與警方對峙長達十七個鐘頭的「暴動事情」,這個涉及「臺灣人權」與「國際形象」事件,雖然很快落 幕,卻牽出仲介泰勞的華磐公司,重大的利益剝削問題。外勞仲介原存許多剝削,如何防範,戒嚴時期自許「人權」奮鬥者的勞委會主委陳菊,就主張「國對國直接 聘僱」,構想很好,無乃僅能管束國內仲介業者,無法免掉國外的層層剝削。

但國內部份,對於華磐公司為何能在眾多競爭下,取得高捷的泰勞仲介。就在各界卸責 時,不料,陳菊接受《大話新聞》鄭弘儀訪問,卻爆料華磐公司背後,有「有力人士」撐腰,引起輿論譁然。「有力人士」是誰,主管高捷公司的高雄市政府便成為 眾矢目標。


為釐清高雄市政府責任,現任行政院長的前高雄市長謝長廷, 8月 25日由行政院發言人卓榮泰出面說明:「謝揆擔任高雄市長任內,從未有人對相關問題介入或關說」。又說:「因為高雄捷運採取BOT方式興建,是由民間業者 成位高雄捷運公司,所有契約行為都在自由原則下,不受政府採購法限制;所以高雄市政府跟業者間,僅就工程部份,包括工程進度,施工品質嚴格要求」。

所以對 捷運公司引發外勞不滿的問題,他也回答:「有關外勞的管理,是業者與仲介公司和外勞之間的關係,並由勞委會監督」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就在TVBS爆料高捷弊案時,94年(2005) 10月 28日多位民進黨立委召開記者會,痛批衛星電視台 TVBS是「百分之百中資公司。」又稱:「 TVBS與中國裡應外合,顛覆臺灣政府呼籲全民唾棄 TVBS」。新聞局長姚文智要求TVBS說明同時,並以法律根據嚴重時「可撒銷執照」。


姚文智表示,持有TVBS百分之五十三股份的東方彩視只有一個法人股東,在經濟部登記的資料,只有新台幣一億元資本額,五位董事都代表百慕達公司,資本都是外資,董事長也是外國人,姚文智記者問:「不叫外資,叫什麼資。」對於TVBS宣稱全為港資而非中資,新聞局也說,這與新聞局登記的資料不符。


行政院長謝長廷也在 11月 2日出面力挺姚文智,和TVBS記者爭辯東方彩視是否為外資,謝長廷很不客氣的說:「你可以講出有一塊資本是本國人的嗎?」又問:「東方彩視只有一個法人 股東,你知道嗎?」對於 TVBS違反廣電法第十條,限制外人直接持股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,謝長廷解釋說:「立法的目的是要保存臺灣的文化,避免被國外媒體壟斷,世界上有很多國家 都有同樣的法律限制。現在的爭議是,TVBS到底是外人間接持股還是直接持股」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雖然「通訊傳播基本法」,在 93年(2004)1月 7日開始實施。然而對於「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草案」,卻因在野黨堅持委員須採政黨比例出任,讓政黨插手頻道分配事宜,使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因此卡在立法院。等到發生「頻道換照」和「TVBS事件」後,立法院才匆忙在 94年(2005)10月底以多數表決方式強行通過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」,簡稱 NCC依政黨比例產生的法律,此法雖於 11月 9日總統公佈實施,但執政黨也同時要求大法官釋憲,是否侵犯行政權。


95年(2006)6月大法官釋憲。大法官以「NCC」負責廣播電視通訊監理 等工作,應屬行政權,依據臺灣五權分立,NCC屬行政院的責任政治範圍,NCC組織法第四條規定 NCC委員依政黨比例產生,不但侵害行政院人事權,再加上NCC法也規定要落實憲法保障言論自由,謹守黨政軍退出媒體精神,卻又規定要依政黨比例產生委 員,已違立法精神,且造成沒有政黨背景者,無法參與NCC,故判為違憲。

這項違憲的判決,原本就該立刻關門的NCC委員會,被輿論界認為違憲的「黑店」, 大法官卻又以未經三分之二同意為由,裁定可繼續營運二年半,至下屆總統大選後,97年(2008) 12月 31日才失其效力。這項違憲的判決,卻可繼續存在的法律,真正民主國家是看不到的,從這點可知臺灣並不是真正民主國家,「憲法」是可根據政治現實面,朝令夕改的,成為政治附屬品。

解釋憲法的大法官如此,法務部當然也不例外,在無能陳水扁主政下,除非本土派硬挺,否則政權難保。2008年大選選對了主人,選邊站,才是他們真正解釋法令,考慮的目標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民進黨中央高層弊案接連不斷, 94年(2005)12月3日三合一選舉中,就任黨主席不到五個月,就以所謂「馬英九光環」,不但取下原本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台北縣。二十四年來始終由民進黨執政,在呂國華努力下,打敗高知名度的陳定南,奪下宜蘭縣。

至於南投縣,也因民進黨蔡煌郎和前縣長林宗男內鬥,李朝卿「漁翁得利」,使得彰化縣以北,皆為藍天版塊。在全台二十三個縣市中,綠軍僅贏得六縣市,臺灣成為大藍天對小綠地的局面。


「三合一」選戰勝利,使得志得意滿的馬英九接受美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示「統一是中國國民黨的終極目標」。但因遭到各方,尤其是總統元旦的批判,隔年 1月 14日與日本媒體茶敘,就改口稱:「臺灣不應追求法理台獨,統一也非當務之急,維持現狀才是最符合臺灣人民利益,最後如何抉擇,應遵重臺灣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。」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輸掉「三合一」選舉,為選戰失敗負責的蘇貞昌,辭去民進黨主席。使得原本選戰失敗,而需檢討的 12月民進黨中常會,只能由副總統呂秀蓮暫代黨主席,不料呂秀蓮一席話:「代主席只是在替總統看守黨中央」。引起心胸窄狹的陳水扁不滿,以「吃人夠夠」回敬。

使呂秀蓮不得不請辭黨主席,但遭慰留,直到隔年 1月 15日,游錫堃當選黨主席。但在 26日接任前,沒想到一向為人敬重的林義雄,卻因黨內弊端及內閧不斷,在 24日宣佈退出民進黨,引來民進黨內一片錯愕,雖經慰留仍無效。對於民進黨主席選舉,政論家江春男曾如此評斷:「民進黨主席形式上是選舉的,事實上卻有如 欽定;雙方關係有如君臣,既無對等關係,更無競爭可言。」(三九三)


「三合一」選舉失敗,95年(2006)元旦按慣例,總統都要向全民講話,陳 水扁宣佈緊縮兩岸政策,將由「積極開放,有效管理」改為「積極管理,有效開放」。同時,重申過去對臺灣制憲的允諾,他說:「 2008年將為臺灣催生一部合時、合身、合用的新憲法」。

又說:「原先阿扁以為催生臺灣新憲法,只能畢其功於一役。但去年 6月 7日,第一階段憲改的提前展開,並順利完成阿扁 2004年 520就職演說,所揭櫫『首次憲改的程序,我們仍將循現行憲法及增修條文的規定,經由國會通過後,選出第一屆也是最後一屆任務型國代,同時完成憲政改造, 廢除國大,以及公投入憲』。」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95年(2006) 3月 19到 27日馬英九以黨主席及台北市長身份訪問美國紐約、華盛頓、波士頓、舊金山以及洛山磯等地,由於陳水扁執行「台獨」,引起美國不滿,為還以顏色,決定給在 野黨的馬英九高規格的接待,使馬英九在美國,不但與副國務卿佐立克、副國家安全顧問克羅契、助理國防部長勞理斯舉行了會談,且會見了歷任「美國在台協會」 理事主席。

為討好美國,馬英九利用在母校哈佛大學演講機會,提出了台海兩岸「五不五要」觀點。

所謂「五不」,即過去陳水扁所提的「四不一沒有」,只是陳水扁以中國繼續部署飛彈,及頒佈「反國家分裂法」為由,終止「國統」,並藉「憲改」推行 「法理」上的台獨,成為欲維持台海和平,美國口中的「麻煩製造者」。

與此相反,馬英九則藉此機會,表明如有機會上台,不但會堅守「四不一沒有」,且會以 「五要」目的,「要在『九二共識』基礎上,儘速恢復平等協商」、「要達成兩岸三十,或五十年的『和平協議』,包括軍事互信,結束兩岸敵對狀態」、「要兩岸 經濟全面交流,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,全面實現直接三通」、「要發展一個讓臺灣參與國際活動的『兩岸暫行架構』」、「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交流」。

國民黨與美國交手早已超過半個世紀,深知美國的胃口,尤其蔣介石時期,更可讓美國自掏腰包,將數十億美元,假美援名義,送入蔣介石懷裏,結果還是輸 掉整個中國。現在馬英九也如法泡製,利用機會討好美國,特別是所提的「五要」,更參雜了美國構想,卻讓臺灣人認為不可行的「一中」和「九二共識」。這些討 喜的聲明,尤其強調兩岸「和平」和「繁榮」,兩岸交流直航的「雙P」願景,果然奏效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臺灣由於中國崛起,外交處境更是堅辛,所以陳水扁就任總統後,更是尋找機會訪問邦交國。但每次出國就會碰到一個問題,就是過境美國。而美國也會將接待的規格反應在對陳水扁的好惡上。

90年(2001)出訪中南美洲,過境美國紐約和休士頓。
94年(2005) 9月 20日陳水扁訪問中美洲,雖遇聯合國開會期間,仍讓陳水扁過境邁阿密。
95年(2006) 1月陳水扁出訪南太平洋友邦。

但當 95年(2006) 5月準備第二次出訪南太平洋友邦馬紹爾、吉里巴斯、吐瓦魯及另一非邦交國,所謂「興揚之旅」時,卻遇到了困難。原來 2、3月間,陳水扁照例向美國提出過境請求時,美國因對陳水扁片面改變「終統」不滿,故到臨行前二日才給予回覆,去程只能過境夏威夷,而回程則在阿拉斯加 的安克雷奇過境,同時要求只能加油,不能過夜,甚至公開活動。而美國也表示,這個行程係由布希親自裁決,表示不能變更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89年(2000)連戰競選總統成立競選總部大會時,為突顯其反正透明形象,對外宣佈,國民黨率先不經營事業投資。他說:「國民黨經營事業,是國民黨要面對的很大問題。事實上,民國 95年(2006)底召開「國家發展會議」,對於政黨經營事業也有過初步共識,我們可說這應是全民共識。」又說:「何況在世界上民主國家中,的確少有黨營事業存在,因此為營造公平的政黨競爭環境,我個人願意主張國民黨率先做起。」(三四九  13頁)


黨營事業根據中華徵信87年(1998)臺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報告,顯示的黨營事業資產總額高達二千億以上,位居臺灣第十七大。而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 惠林卻說,這些估計尚不包括中央投資公司與其他轉投資,那麼到底國民黨的黨營事業有多少?吳惠林又說:「到底多少,恐怕連劉泰英都搞不清楚。」(三四九 13頁)


這些黨產和黨營事業,究竟是怎麼來的?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«12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