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第 3 章 -- 西班牙統治時期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西元1571年,西班牙佔領菲律賓的呂宋島後,就一再想要謀取臺灣,以為東洋貿易霸權的建立,所以荷蘭人一佔領南臺灣。

1626年5月就以保護日本和呂宋島間的貿易為名,在瓦爾多思提督(Autonio Carenodo Valaes)的指揮下佔據基隆,在社寮島建築「聖救主城」(Ssn Salvodop)。

1629年7月,開始於淡水建築俗稱「紅毛城」的聖多明哥城(San Domingo),與聖救主城,三個地方互為犄角。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西班牙佔領北臺灣,主要著眼於對日、中的貿易保護,對臺灣領土,没有佔領野心,所以與荷蘭人不同的是,其對原住民的教化,完全出自宣教士的理想。

原來16世紀末、17世紀初,西班牙國王菲力普2世與3世在位時,皆以向異教地區傳天主教為神聖使命,民間亦尾隨此信念,以「我的宗教,我的祖國,我的國王。」為信條,進出於許多未開化地區,並視殉教為光榮。

正巧,日本16世紀末天主教初傳到日本,到17紀初即擁有70多萬名信徒,勢力浩大,危及當時的幕府政權,乃於1613年底頒佈「傳教士驅逐令」,開始大規模的迫害天主教徒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當時,淡水八里坌一帶,原住民西那社(Senar),亦以兇狠剽悍著稱,1628年由於西班牙士兵八人在此遇害,於是西班牙起兵攻佔淡水時,西那社人悉數逃入關渡和北投山中,採游擊戰,不願就撫。

而愛神父又在此冒險的情況下,不採基隆西班牙守將的勸阻,毅然深入山區,撫慰西那社人,其愛心深得西那社人的敬佩,在其勸說下,悉數出山,遷回原社居住。

並建教堂「玫瑰聖母城」,聽說建堂完成之日,除由淡水西班牙指揮古士曼(Luis Ole Guzman),贈送軍中供奉的聖像至教堂外,當日正巧豪雨,他們背著十字架,跪爬入教堂安放,而西那社人在豪雨中分跪在教堂兩旁,由此可見其信教之虔,愛神父教化之深切。由於受此影響,整個關渡附近的原住民,悉數得以教化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繼任者華愛士神父(Francisco Vaez)及西勉士修士(Audres Ximenez),也都是宣教偉人。華神父用心的調解,久有宿怨的西那社與北投社(北投),最後徵得兩社同意合好,於是傳教於兩社之間。

1633年,由於華神父深具愛心卻需於二社間奔波,不能全時間奉獻於西那社,因此,激起西那社人不能獨享的妒恨而興起殺害之意。

於是在華神父需離開西那社前往北投社時,熱情的款待後,於中途埋伏族人,以亂箭將之殺害。華神父死時至被發現,已歷時半個月,據說身中300多隻箭,可見西那人愛恨之深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但1636年以後,情況就不同了。

西班牙到臺灣的主要目的是貿易,1624年西班牙在泰國與日本發生貿易摩擦並交戰,其間的貿易自然減少。

而與中國的貿易,也因控制閩、粵沿海一帶的鄭芝龍,發佈禁令,故中國船極少來臺,貿易額遽降,使得原本來臺的貿易目的不見,加上日本實施鎖國,傳教士到日本的希望破滅,到中國情況也是如此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