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第 7 章 -- 兩蔣統治時期 (8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孫文中國革命,雖在民國元年(1912)武昌起義創立中華民國,孫文被推舉爲臨時大總統。整個中國猶是軍閥割據,為求中國統一孫文決定讓位袁世凱。不料袁世凱藉口恢復帝制,為孫文等反對。

2年(1913)孫文在廣州聯合廣東軍閥陳炯明等發起「二次革命」。
5年(1916)袁世凱派出特務到處暗殺,革命最艱難時,袁世凱意外死於尿毒症,袁世凱死後的中國更是軍閥盤據。


光緒 23年(1887)生於浙江省奉化縣的蔣介石,光緒 32年(1906)赴日學習軍事,進入振武學堂,這是一所專為中國人預備進入士官學校的先修班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最後為取得黨內獨裁,必須鬥垮汪精衛。15年(1926)3月蘇聯列寧死亡發生內鬥,蔣介石利用鮑羅廷回國之際,設 計了稱受蔣介石命令駛往黃埔軍校的中山艦,事後反被蔣介石誣指準備加害他的「中山艦事件」。

因中山艦長為共產黨員,蔣介石藉機率領黃埔軍校生發動奇襲,不 僅逮捕軍校的政治工作人員,軟禁蘇聯顧問,並逼汪精衛「稱病」下臺,準備剷除共產黨在國民黨中勢力。然而要鬥爭汪精衛等人容易,但要鬥掉由蘇聯掌控的國民 政府確不容易,何況當時若無蘇聯幫助,國民政府軍隊成為現代化部隊實不可能。

蔣介石意識到此,為解除蘇聯對「中山艦事件」疑懼並接收蘇聯對北伐軍援,蔣介石對急忙趕回廣州的鮑羅廷,不只頻頻以誤會道歉(一三七  268頁)。


5月為表明自己確為左派,開始對國民黨右派開刀,將有關人員解職,取消孫文主義學會,逼走胡漢民,以行動証實非右派,「中山艦事件」確是被逼下誤解,也基 於個人專制作風。為此,他特別向鮑羅廷解釋:「革命不專制不能成功。」(二四二163頁)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後到的蔣介石立刻執掌上海。不僅實施戒嚴且與流氓團體,青幫頭子黃金榮、杜月笙、藍幫頭子張嘯林、資本家孔祥熙等人,共同商議屠殺上海共產黨及左派 份子。且在 4月 4日前給付叛反者經援 3百萬元,約定事後再給 7百萬元(二九四  97頁)。

初期駐兵少同情共黨者多,不足以抗共。故高喊國共團結,以「國共未分裂」聲明討好共產黨及左派份子。同時在孔祥熙、張靜江協助下,委任蔡元培、 李石曾、吳稚暉等學術名流,為治理上海的「特別代理人」,企圖以文官迷惑世人耳目(一三七  283頁)。


合謀中適巧 4月 1日,「因病出國」暫時停職的國府主席汪精衛,在國民黨同志盼望再團結呼喚下由國外返回上海。蔣介石靈機一動,原本期望藉其名義剿共奪權,卻因汪精衛探訪 共黨總書記陳獨秀,發現共黨叛反並非事實且聯共為既定政策拒絕為蔣使用,更與陳獨秀共同發表「汪陳聯合聲明」後回到漢口復職。

同時為解決蔣介石提出的共產 黨問題,在漢口與孫科等人商議準備偕蔣介石在南京召開四中全會,卻發生了近代史有名的「四一二事件」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也許是蔣介石幸運,「寧漢分裂」時蘇聯列寧逝世,史達林與托洛斯基互爭領導權,史達林為求勝利將托洛斯基反對國共聯盟,準備自搞革命將「關於中國問 題的決議」,準備大搞土地改革及籌建紅色武力的秘密文件出示武漢政府。

武漢政府震驚之餘,惟恐共黨勢力坐大也開始清共。武漢政府這個舉措不但使托洛斯基垮臺,也讓蔣介石不名譽剿共有了藉口。雖然雙方仍是劍拔弩張,蔣介石與北洋軍閥在徐州會戰大敗,不得已在 8月 14日引退辭職,才解決雙方歧見。


蔣介石雖然下野,已成為害怕共產黨的「反共明星」。本以為蔣下台會帶來團結的汪精衛等人,等遷都南京準備召開二屆四中全會,遭到張靜江、蔡元培等蔣介石部 屬反對,以武漢政府非正式政府,且過去在武漢召開的三中全會,乃是非法聯共會議為由杯葛(二四二  215頁)。

汪精衛雖堅持召開四中全會,但同為武漢政府的孫科卻出面接受張靜江等建議,另成立「特別委員會」暫行中央職權,重新籌開遭質疑的三中全會。至 此汪精衛主張深受打擊,孤掌難鳴遂於 9月 13日引退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北伐成功後再來就是排除異已,所謂「異已」是指北伐中有功將領,蔣介石指稱為新軍閥,他說:


「要完成國民革命,非將新軍閥一起打倒不可。」(二四二245頁)


蔣介石以進為退,首先以身作則請辭黨政軍各職,要求各集團軍編遣,他說:「此後軍權統歸政府。」當然他請辭一定獲得慰留。有了慰留接著要求國民黨中執會通過他為國府主席。18年(1929) 3月蔣介石就以主席攬權召開第 3次國民大會,正式通過實施「訓政」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9年(1930)終於爆發民國以來最大規模「中原大戰」,戰況之慘烈,蔣介石說:

「18年間,長江、黃河、西江三大流域,滿染國民革命軍相砍之鮮血,人民生命財產,隨之蕩析者,更不可勝記;至於今春以來之大戰,戰區之廣,戰禍之烈,不特北伐之役未足與擬,即民國以來絕無其例,抑亦中國數10年來所未有也。鳴呼此中國之浩劫,而中國國民黨之奇痛也。」(二四二268頁)

雙方動員總計一百五十萬大軍,陷入猛戰膠著,最後置於關鍵地位的張學良東北軍,接受蔣介石 5百萬現金及 1千萬公債賄款助蔣(二四二  270頁,當時工人月俸約為 12元),收到宋子文電匯定金的9月18日,通電蔣介石決定派兵入關,使「護黨救國軍」側腹受敵終至失敗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蔣介石培養的特務組織最初也與青幫有關, 13年(1924)蔣介石為黃埔軍校校長,就透過陳果夫從青幫招到許多忠誠幹部為學生,成為日後領導中堅(二四三  52頁)。「中山艦事件」後,陳果夫以組織部長開始為蔣介石建立賣命的特務系統。

16年(1927)8月蔣介石下臺,陳果夫銜命為復出拉攏黨內重要幹部,在上海成立中央俱樂部(Central Club),俗稱「CC派」特務系統,負責黨務、教育和文化。根據不同時期需要從事各種秘密組織訓練。這個秘密特務組織又稱「特工總部」。

因陳果夫弟弟陳立夫,主持過中央組織部的調查統計科,故又簡稱「中統局」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取得上海巨大商賈為腹地,又有宋子文襄助,蔣介石財務起了很大改變,不必像北伐用豪取豪奪等勒索方式奪取財物。
宋子文採用更有效方法,在國民黨治理範圍廢止軍閥地方「釐金」制,改為全面稅收,讓地方軍閥全然仰賴中央。
並收取煙酒稅和鹽稅,鹽稅歸其弟宋子安收取。


收回何應欽軍火購買權利,以豐厚回扣組織 3萬私人部隊,美其名「鹽稅徵收旅」保護(二九四  114頁)。其次則是發行高獲利的國家債券賣給銀行,再轉賣給資本家,使這些擁有巨大債券的資本家,為免債券損失不得不擁護蔣介石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國民黨失敗,因蔣介石過於政治天才,他可以把日本侵略視為是否有利的棋盤行走。他了解中國最後會抗日,雖然日本侵略對中國損失慘重,本質上對他的獨裁政權並不構成威脅。

國內軍閥歷經「寧粵分裂」新政府失敗,也需其輸餉才能生存須聽命於他。整個中國只賸上海「四一二事件」及「武漢清黨」受害最深,擅長組織戰的共產黨。

他們軍力雖少,從過去受害中與蔣介石成為深仇,深知蔣意圖。他們有主義,不像軍閥般得以收買,他們存在對蔣介石如鯁在喉。故「剿共容日」已成「寧粵分裂」勝利後目標。


既有「寧粵分裂」勝利經驗,為了對抗共產黨也為獨裁鋪路,蔣介石認為必要加強特務組織和財務掌控。為加強特務組織,他除陳果夫系統另闢「復興社」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寧粵分裂」勝利的關鍵在財務,宋子文原是個革命理想家,也是堅決抗日者。「中原大戰」後努力節約財務準備「抗日」,結果這些經費都被蔣介石拿來剿共,對此他氣憤異常。


22年(1933)8月蔣介石又趁他赴美協商,向上海銀行貸款六千萬元剿共,回國後被逼必須發行緊急債券償債的宋子文,因不滿遂於 10月底提出辭職。繼任的孔祥熙雖為宋子文姐夫,卻是十足投機商人,對蔣介石言計聽從,不顧儲銀準備的財務原理,開始出售大量債券,提供為剿共金援。


不幸的是,剛好遇到美國經濟不景氣,美國為穩定國內經濟,對中國大量採購白銀。基於出口白銀利潤高於債券,在無法售出債券結果下,掌握大權的蔣介石開始實施強制方式,23年(1934)7月通過「儲蓄銀行法」,規定所有銀行必須將其資產的 1/4投資政府債券。同時為杜絕各銀行對白銀外匯買賣,對白銀課以重大關稅,同時公佈除中央銀行不得做外匯買賣的命令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本之侵略
事實共產黨歷經 16年(1927)上海「四一二事件」及武漢清共事件,雖於 該年 8月 1日在江西井岡山重新成立「紅軍」,勢力十分薄弱。毛澤東在無法指揮都市工人革命下,轉而從事農村革命。所謂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」,直到中原大戰結束,紅 軍發展有福建、安徽、湖北、湖南和江西等地農村。而共產黨之於蔣介石,他們與一般軍閥不同,有自已的思想,組織和紀律,無法靠威脅利誘等手段收買利用。

且在首次國共聯合他們和蔣介石相處過,深知蔣介石意圖也曾被出賣,付出慘痛代價。所以人數雖少卻足以成為蔣介石心頭大患。故繼中原大勝後,共產黨成 為急欲剿滅目標。

不幸的是,本以為不出 1個半月就可剿滅的共產黨,愈剿愈大,從最初2、3萬人到最後第5次圍剿中仍有 8萬 6千人突圍而去,預告一片抗日聲中人民對蔣氏不滿。就在剿共當兒,日本也乘機侵略中國,蔣介石採取「罵不還口,打不還手」策略,任由日本宰割。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國對日抗戰非常辛苦,損失慘重,這種損失不只戰略錯誤,也是人為錯誤造成。戰略錯誤像宣戰不久的「八一三」淞滬之戰,蔣介石因平津失守發表了: 「為了粉碎敵人速戰速決的企圖,和避免敵人不斷攻擊的毀滅,乃決定利用中國眾多的人力和廣大的土地,採取持久消耗的最高戰略。」(二四二  420頁)

亦即以人海戰術對抗日本,淞滬一役不聽李宗仁勸告,謂淞滬三角地帶適合空襲,臨海易受艦艇砲擊,不宜死守作不必要犧牲。蔣介石不聽結果寫下抗日最悽 烈史實,李宗仁回憶錄說:「淞滬之戰,簡直是以我們血肉之軀來填入敵人的火海。每小時的死傷以千計,犧牲的壯烈,在中華民國抵禦外侮的歷史上鮮有。」


淞滬一役中國損失兵力達五分之一。蔣介石卻以「四行倉庫」愛國故事掩飾兵敗。由於精銳損失過大從此處於挨打。幸而 27年(1938)李宗仁「台兒莊大捷」,雖是少數勝利之一,但證明中國猶能抵抗日本,拾回不少信心。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蔣、宋、孔家族除經手印刷債券和鈔票,代表政府徵收鹽稅。鴉片販賣盛行時,宋子良更是上海黃浦江管理局長,成為鴉片販賣受益者。他們的公司經手抗戰 時美蘇援助財物,像屬宋子文兄弟的「中國開發財政公司」、美國成立的「環球貿易公司」、「中國國防用品公司」、「孚中實業公司」、進口石油的「中國石油行 會」,還有抗戰中為運送美援物質的「西南交通公司」,使他們在戰爭中皆能以任何機會致富。


沃隆佐夫在《蔣介石評傳》書中如此評論:

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(UNRRA)對華援助項目, 一直延續到 2次大戰結束。在歐州各種國際組織力圖維護自已按有關項目分配救濟品的控制權,一直到這些救濟品用完為止。在中國卻是另外一個樣子。蔣夫人和她的宋家兄弟 堅持特殊立場:『只有中國人自已才知道怎樣利用聯合國善後救濟署的基金,中國人的尊嚴不允許外國人對援助項目控制權進行干預。』」(二四三  206頁)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總之不管中國如何辛苦抗戰, 30年(1941)12月日本偷擊珍珠港,美國對日宣戰,使已在垂敗邊緣的蔣介石,得以在美國援助下得到最後勝利。

34年(1945) 8月 15日,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。可惜勝利歡喜並沒有臨到中國人身上,接著便是長達五年內戰。事實上抗戰後的蔣介石,雖擁有最新裝備及四百萬以上兵力,但因腐 敗無能早已失掉民心。

何況原本助蔣的蘇聯,惟恐中國落入美國勢力對其不利,轉而暗中幫助共產黨,從東北接收到日本武器及偽滿州國部隊,使中共頓成百萬雄 師。


國民黨雖有美國幫助,接收了華北和華中的日本武器,聲勢大漲。但民心向背已成趨勢,36年(1947)6月,國民黨軍隊曾一度由胡宗南率領部隊攻入延安。此後,國民黨軍隊就始終處於挨打地位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895年滿清割讓臺灣予日本便與中國隔絕,30年(1941)12月臺灣起飛的轟炸機轟炸整個東南群島才警醒全球。因中國毫無臺灣報告,美國為探敵情深入研究,發現臺灣是一極富裕地方。


美國將調查財富摘要和準備二千名軍官準備佔領計劃訴諸國民黨,震驚蔣介石政府,開始要求臺灣主權歸給中國(一七三  44頁)。

蔣介石不時以不抗日要脅,美國又需蔣介石以兵力牽住日本軍隊有利太平洋戰爭,故在開羅會談口頭允諾將臺灣移交中國。

33年(1944)10月成立以陳儀為首,包括臺籍謝南光、黃朝琴、游彌堅等 三人在內總計九人的「臺灣調查委員會」,研究對臺日本資產接收並建構攬權計畫,主張在重慶政府架構下設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」及「臺灣省警備司令部」,集 軍事、行政、司法於一身,使臺灣接收有別各省,完全獨裁的行政長官制度,可對在台日本資產予取予求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34年(1945)日本投降前,曾任外交部長的宋子文臺灣接收前,透過 美國情報以及建造日月潭水庫和發電廠的摩根公司(J. P. Morgan Co.),得知臺灣是個「金銀島」(一七三  149頁)。他在陳儀到達前已僱用美國公司調查臺灣工業資源(一三○  69頁),任命陳儀為臺灣行政長官,就是他以行政院長身份向蔣介石推薦。(一七三  74頁)

這位吸啃美援出名的財經天才透過陳儀之手,開始將貪婪吸角伸向臺灣準備大舉剝削,使臺灣成為名符其實中國貧窮的一省。


陳儀為蔣介石浙江同鄉,就讀日本士校和陸軍大學,娶日人為妻。13年(1924)為孫傳芳部屬,上海屠共「四一二事件」,他策反孫傳芳又聯結黑幫成為蔣氏功臣,官居軍事副部長。22年(1933)第5次剿共,發生上海抗日 19路軍企圖聯共抗日的「閩變」事件。
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接收前臺灣,依美國在臺副領事柯喬治(George H. Kerr)根據實際參與移交的日本經濟學家說明臺灣非常富裕,雖然臺灣在戰爭中準備長期對美抗戰而緊衣縮食,百姓生活辛苦,但儲存物資非常多。依他看法治 理臺灣根本不需救濟,只要懂得如何復原即可。他在《被出賣的臺灣》書中曾如此描述被接收時的臺灣。


日本移交給國民政府的公私財產,以戰前成本為基準計算,非軍事物質超過 10億美元。日本陸海軍分別囤積送往南洋的大量糧食、衣服和藥物,因美軍轟炸不得不暫存臺灣,市價超過 20億美元。(一七三  124頁)此外,日本陸軍曾為長期困戰囤積 20萬人部隊2年糧食,囤積的軍火及彈藥價值不計其數。臺灣各港口也囤積運往日本的大量糧食,這些在陳儀來後即被運走。(一七三  125頁)


臺灣倉庫存有大量貴重工業原料及產品,根據專家估計,這些儲料足可維持臺灣工業運轉三年,若加以適當管理,臺灣經濟很快就能恢復原有生產能力。雖然日本人警告說這些是臺灣復原資本,但他們卻要日本人不要多管閒事。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除大宗物質接收還有財產接收,為有利接收,日人自行成立一個財產登記委員會,這些財產種類繁多大致分三類。屬於政府財產,包括總督府和東京政府財產,這一類包括所有公共建築和公有地。國營運輸和交通系統等諸如鐵路、電臺、電信及各地的港口設備。國營企業如鹽、酒、樟腦、火柴、麻醉品等專賣局。


所有金融機構,像臺灣銀行、臺灣開發公司、臺灣電力公司、數目龐大的信用合作社、郵政儲金、和日本人很重視的退休保險儲金和其他金融機構。事實上, 9月陳儀等未抵臺前,重慶早派來調查軍官以需要經費,拿走存放臺灣銀行存款和準備運到菲律賓做為軍餉的金條。柯喬治說:「幾個星期之間,那艘驅逐艦來來往 往,忙於搬運貨物到中國沿海。」(一七三  89、111頁)


屬於日人公司像造紙、製糖、木材、鳳梨、化工、化學品、紡織品、冶金、機械工業、電機和礦物開發等工業。還有社會福利機構像學校、醫院、農場、實驗場、研究機構等擁有大片土地都在移交之列。除公家還有30幾萬筆日本私人財產,像戲院、醫院、印刷廠、餐館、店舖和住宅。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台灣物資被搬走,財產落入中國人之手,但工廠如能運作臺灣人仍有生機,不幸由美軍運來的一萬二千個中國軍,以及警備需要增加至三萬駐軍,卻如同鼠疫過境般開始徹底破壞。


他們因薪水低加上過度通膨,往往一月所得不足一日所用不得不搶。剛開始是小搶,因身上有槍械,且搶奪之物可運到上海高價出售,竟形成公然的部隊搶劫。

他們起先是搶日式的或半日式房屋,隨後卻開始搶公共建築和工廠。不只學校遭殃,許多公共建築像臺北馬偕醫院,裏面設備被洗劫一空,連木門框、窗戶和樓梯都被拆下當柴火燒掉,甚至淡水的麻瘋病院也未能倖免。
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陳儀等一切接收就緒,開始轉向解決臺灣島內勢力。35年(1946)1月他宣佈徵集令欲將臺灣「反抗兵力」調往中國,因陳儀腐敗深入民心,各地傳出官員腐敗消息,無人相信他的作為。


為保護臺灣子弟,有人提出「臺灣為被佔領下的敵國領土」拒絕陳儀徵兵論調,開始向聯合國和美國請願。此外,臺灣知識界也對陳儀腐敗提出批評。臺灣基督徒第 1位留美博土林茂生首先提出:

「如果孫文的三民主義不能在臺灣實行,中華民國的前途是黑暗的。」原來臺灣人希望藉臺灣光復使臺灣成為中國的模範省。


文章標籤

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