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除了早期「大坌坑文化」遺址外,考古學者臧振華經過多年努力,在澎湖群島總共發現了39處屬於早期漢文化的遺址,可說是臺灣本島沒有的現象。

從這些遺址的器物形制分析,說明在唐朝晚期就有漢人來澎湖拓植。這些漢人的遺址,早期係以捕魚和採貝為主,到了南宋以後,開始飼養家畜並種植農作物,和晚近澎湖漁村的生活類似。

至於聚落早期都是屬於一些臨時性的漁寮,到了南宋後才漸漸有了定居的聚落存在,所以南宋以後出土的遺址不只數量多種類也多,包括飲食、建築、炊煮、盛裝等,而這些產品皆非當地產物都是從中國沿海運輸進入的,可以看出當時澎湖與中國交易來往的密切。

這些特徵與臺灣本土發現的遺址有些相似,如發現唐宋時製的一些鐵器、銅錢,而知彼此已有貿易關係。

至於當時臺灣是否已有漢人居住,則到目前為止尚無任何證據。這是荷蘭人來台前臺灣的大概情形,至於荷蘭人來台以後就有賴歷史的記載了。


李政隆小檔案

li-zheng-long-1.jpg李政隆原本是一位名建築師,曾任大學建築系教授,也曾榮獲教育部團體頒發「木鐸獎」,且是深愛台灣的歷史學家,著有《新臺灣史》、《臺灣基督教史》。現任基督教恩友中心執牧。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大坌坑文化 澎湖 荷蘭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台灣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